在声明中表示,“这件事没有公关可做,没有任何解释可以让一切回到过去。我们不再找理由,不再试图平息舆论,而是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公众监督下,彻底改正。”同时,公司将每天发布一条整改声明,每天公开一项整改进展,直到所有问题被彻底解决。
此前,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维修刺客”啄木鸟家庭维修。对此,啄木鸟家庭维修发布声明称:针对媒体关于平台工程师虚高收费、小病大修、工程师抽佣高、工程师三天上岗等问题的报道,所述问题都是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完全责任,公司深感自责和痛心。
实际上,这已经是啄木鸟维修连续两年在“3·15”被曝光。2024年3月,湖北经视“3·15”特别节目和安徽“3·15”晚会都曝光了啄木鸟维修收费过高的问题。
据悉,“啄木鸟家庭维修”号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公司宣称在国内300多个城市都有业务开展,在线万名之多。
读创财经注意到,啄木鸟曾两次递表港交所,目前上市进程仍在推进中。啄木鸟维修国际有限公司曾于2024年1月29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但7月29日招股书满6个月后失效。随后在2024年9月30日,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继续谋求在香港主板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今年“3·15”晚会报道的内容,啄木鸟此前便在招股书中有所提及。而高比例抽成是导致啄木鸟维修乱收费、价格虚高且不透明、小病大修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3·15”晚会报道中,有维修师傅称,由于维修平台掌握着客源渠道,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平台,师傅们几乎接不到维修单,因此,每一次师傅们接到平台派发的维修单后,就必须按照平台的要求,想尽办法多收费。这笔钱,维修平台都要分走大部分。
啄木鸟在招股书中提到,平台会根据订单总金额的一定比例向工程师收取信息技术服务费。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通过啄木鸟平台完成的服务订单产生的收入(包括来自平台服务及产品销售的收入)分别占已完成服务订单的总交易额40.1%、40.3%、40.6%及39.5%。
也就是说,啄木鸟收取的佣金比例稳定在40%左右,这一抽成比例相较于其他维修平台高出2~3倍。
啄木鸟的统计数据显示,其2024年上半年每单平均交易额为238.6元,其中家居维修服务(包括管道及电力维修等)的每单交易额为278.1元,高于家电维修的212.9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中,啄木鸟也承认,部分工程师并未拥有提供相应服务的资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通过啄木鸟为可能未持有必要资格的工程师承接的低压电工作业及高空作业促成的服务订单分别占服务订单总数的4.4%、4.4%、2.3%及2.2%。
招股书显示,啄木鸟维修在过去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交易总额分别达人民币9.9亿元、14.6亿元、24.8亿元和15.7亿元,分别促成了约430万、600万、990万及660万个家庭维修订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