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认证登录入口

『新闻动态』发布公司最新动态、行业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分析,帮助客户了解管道设备行业的发展动向,紧跟市场需求。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

2025-04-18  

  在管道天地间翻腾自如,操控八大触角挑战物理极限,穿梭于黑暗中依然能明察秋毫,这不是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而是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自治运行控制系统研究中心学生科研团队研发的管道巡检机器人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1)

  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这支团队凭借这款创新型巡检机器人,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斩获全国银奖,相关技术也申请了多项知识产权保护。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2)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白鹤滩水电站的贺信中指出水电建设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交大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生陈俊熙解释道,而对于水电站输送电力的重要通路——离相封闭母线环形绝缘管道,即IPB管道的巡检,一直是困扰水利发电的卡脖子问题。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3)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小众技术领域,但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经济价值。水电站的IPB管道是电力传输的命脉,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传统巡检方式却异常低效——只能对管道逐节拆卸进行目视检查,导致每组发电机的巡检被迫停机至少20天,平均每座水电站每年因IPB管道检修的费用和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

  为什么常规机器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IPB管道的内部结构堪称极其复杂:嵌套管之间空间间距不断变化,管道内无法使用GPS定位,甚至连蓝牙信号传输都无法实现。这意味着机器人不仅要能适应变化的管道结构,还必须在完全黑暗且无信号的环境中精准导航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4)

  面对这一挑战,北交大团队基于学校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首创柔性八轮结构与多姿态激光雷达定位控制算法,实现了复杂嵌套管道内壁无吸附螺旋运动及密闭黑暗环境精准定位控制。这一突破解决了水利巡检的场景化难题,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传统管道机器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两大核心问题:一是稳定性差,容易在弯管、不规则管道处偏离姿态,甚至侧翻或卡死;二是定位导航困难,在封闭管道中容易迷失方向。

  北交大团队的管道蜘蛛侠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柔性八轮结构设计。与传统机器人不同,这款机器人的八个轮子不是刚性固定的,而是具有柔性特质,能够根据管道内壁形状自动调整位置和压力。这意味着,无论管道环境多么复杂恶劣,无论管道形状多么奇特,它都能精准地抓握管道内壁。

  Kaiyun是做什么的?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5)

  在作业时,末端的八轮会互相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实现紧密贴附于管道壁面,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都能实现360°的全方位行走,以此保障运行的稳定性。陈俊熙解释道。这种设计让机器人真正化身蜘蛛侠,能够利用8只触角相互支撑,甚至实现倒挂金钩

  更智能的是,团队还实现了八轮差速控制,让轮子能够思考。当遇到障碍物或管道形状变化时,每个轮子都会自动调整速度和方向,确保整体运动平稳顺畅。这种控制策略使得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实现稳定可靠的巡检作业。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6)

  至于不迷路的秘诀,团队给了它两个独门绝技。首先是一套独创的导航定位方法。针对环形贯通管道场景,团队在传统SLAM算法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柱坐标系快速建图定位,让机器人既能准确知道自己的位置,又能实时绘制周围环境地图。

  其次是先进的视觉识别算法。机器人配备了可见光摄像头,能够对管道内异物遗洒情况、焊缝表面质量以及传感器状态等进行全面巡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只有1毫米宽的裂缝,也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7)

  从构思到稳定成熟的产品,北交大团队的管道巡检机器人经历了四代迭代升级,每一代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汗水。

  最初的两代机器人采用固定底座的八轮设计,效果并不理想。从第三代开始,团队大胆转向更加灵活的柔性轮自适应支撑设计思路,先是尝试六轮方案,最终确定了柔性八轮的设计方案。这一过程展现了科研创新的艰辛和团队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8)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实验中设置的巡检场景难度远超同行标准。这就像国家提倡攻克卡脖子问题和技术一样,先解决了更难的场景,积累了技术,再去应对其他简单的就易如反掌了。陈俊熙解释道。这种挑战极限的精神,让团队的技术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团队氛围同样值得称道。陈俊熙在带领团队过程中,鼓励成员畅所欲言、敢想敢干,从不忽视每一个人的想法,因为他坚信,每一个微小的主意都可能引起革命性的改变。正是在这样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团队成员携手同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9)

  短短4年时间,在自动化与智能学院侯涛刚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项目不断迭代演进。如今,在北京交通大学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的支持下,陈俊熙已依托项目组建公司,并成功入驻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将为团队提供包括创业空间、专家指导、资金帮助等全方位支持,助力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据了解,巡检机器人系列产品已成功落地应用于国家能源、国家电网等重点单位,其应用场景广泛,包括雅砻江水电站、济南黄河大桥等实际项目,能够针对发电站内的IPB管道、电机组蜗壳、吸收塔,以及高速公路、高压电线等多样化场景提供服务。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优化,巡检机器人在城市地下管廊的维护管理、工业厂房管道的检测评估等领域,同样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管道巡检“卡脖子”难题:北交大“蜘蛛侠”助力水电行业降本增效(图10)

  未来研究团队将专注研究具身智能与低空经济的实际应用。团队看好产品交叉赛道,例如多货车结合多机器人/无人机的协作配送模式。在未来城市中,具身智能将成为这种创新配送方式的核心,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又能显著降低固定中转站的建设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从解决水电站IPB管道巡检的卡脖子难题,到潜在的各类管道应用场景,北交大团队的管道蜘蛛侠不仅彰显了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也为国家重大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产业化推进,这款硬核机器人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显身手,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好奇盯了3秒,福建14岁女孩左眼近乎失明!医生痛心:这种伤害终身无法恢复

  立德机器人平台,是一个集媒体品牌、智库咨询、投资孵化、引智招商为一体的机器人垂直领域服务平台

  当午餐浪费遇上数学跨学科探索:一场关于责任与创新的线天共读 看见孩子的光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小米智能摄像机 4 首销:800 万像素 + AI 识别,到手价 193.6 元

  酷态科 CP24 电能块发布:2C+1A,40W 输出,售 109 元

  至誉发布 Catalyst microSD UHS-II V60 存储卡,256GB 599 元

上一篇:安徽拟推出城市生命线工程技术标准
上一篇:电力赋能济南起步区 护航绿色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 云南最大断面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

    云南最大断面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

      9月28日,随着昆明市巫家坝片区飞虎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实施段工程竣工,首批电力线缆正准备敷设安装,标志着宽9.1米、高4.65米的云南省最大断面地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运营。   该管廊作为输供水管、电力线缆、燃气管道的地下“集体宿舍”,将有效破解管线空中交叉“蜘蛛网”、路面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
  • 新华网:听瓦特在欢唱

    新华网:听瓦特在欢唱

      2024年,“碳-14”全面国产化、“陵水36-1”被探获,“300兆瓦级”点火成功、“中俄东线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入目皆是万家灯火,无一不是能源“饱”供。   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
  •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取得管道测量用行走定位装置专利能够适应不同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取得管道测量用行走定位装置专利能够适应不同

         金融界2025年1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定位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377596 U,申请日期为2024年5月。   专利摘要显示,...
  • 燃气水的生产与供

    燃气水的生产与供

         【概况】2014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为36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全市售电量346.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全市线个百分点。全市供电最高负荷623.40万千瓦,同比增长6.83%;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99.9990%,城市供电...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