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记者日前从全市发改条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会议上了解到,去年以来,徐州市发改系统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油气管道和电力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夯实了安全生产根基,有力遏制了各类事故发生。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市发改委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在能源处加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牌子,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联动,进一步厘清油气管道保护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保护职责,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内容。
“为解决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我们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聘用第三方专业公司参与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志伟说,该委成立的涵盖输电、变电、工程建设等13个领域的柔性专家团队,有力支撑了油气管道和电力领域安全监管水平。
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中,该委制订了整治方案、检查计划,多次召开宣讲会议,形成企业、地方和市级三级联动执法体系,健全完善了隐患整改机制。截至目前,开展安全生产检查70次,检查企业105家次,发现隐患387处,下发督办通知64份。现已完成整改370处,尚未整改的风险隐患也均按照责任、措施、时限、资金、预案“五落实”的要求予以明确。在行动中,不断丰富执法检查形式,紧盯重点环节,先后开展多项专题检查,进一步深化了专项整治效果。
“保障安全生产,落实机制、加强管理,夯实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措施是关键。”陈志伟介绍,去年初油气管道企业对高后果区重新识别认定,落实三级巡线预防机制,在高后果区全部设立GPS抽查桩,及时动态掌握高后果区管理情况。同时按照“一区一案”的要求,对所有的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全部建立档案,做到底数清数据实。各电力企业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化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液氨罐区改造工作不断推进。另外,认真制订落实保电方案,突出保障重点,全市实现发电机组“零非停”、网络与信息安全“零事件”。
为提高突出问题处置能力,市发改委根据全市机构改革后部分单位职能及隶属体制的变化情况,修订了相关行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各领域企业认真落实应急工作制度,不断加大应急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开展应急演练63次,徐州市供电公司及相关电力企业也多次举行了有序供电、消防、反事故等演习,提升了应急处突能力。此外,针对第三方施工、违法占压等重点问题,该委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前期审批沟通,对于即将形成的隐患,通过召开会议、发函督办等形式,妥善解决了贾汪区五环路穿跨越鲁皖成品油输油管道施工、雎宁县穿跨越鲁宁原油管道施工手续不全、爆破影响电力设施等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