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蚌埠市城市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地下管线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构成状况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逐年增加。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20年,正式发布《蚌埠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逐步规范本市地下管线建设行为,协调解决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蚌埠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取得初步成果。
在城市地面之下,隐藏着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下综合管线,被形象地称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它们是城市的血脉,支撑着城市的日常运转和长远发展,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包括城市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2018年,我市建立首个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库,将给水、排水、热力、电力、通信、燃气在内8大类管线现状纳入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统一全市数据技术标准,围绕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入库建设等,形成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地下管线数字化“一张图”。逐步建立健全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制度、档案报送移交制度和地下管线查询制度等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动态更新地下管线信息资料,加强对地下管线年,首次开展蚌埠市城区污水管网专项普查、检测。共完成271条道路的普查、检测,长度总计695.38公里,排查排水户1216个,在原排水管网数据之外新增补测排水管网长度203.26公里。普查有效补充完善了地下管线空白区域,为实现地下管线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年初开始,又启动全市雨水管网排查检测,共排查检测1086公里,实现主次干道、支路、街巷雨水管网全覆盖。
2022年11月起,蚌埠开展地下综合管线路径审查,及时受理审批申请,运用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库,对包括供水、燃气、排水、电力在内的共210起管线建设项目进行全周期管理。秉持地下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原则,统筹考虑各个专业管线规划需求,为规划审批管理提供依据。
为创优营商环境、规范我市水电气网等管沟的建设管理,2024年4月起,蚌埠还开展了水电气等管沟“随路先建”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综合设计专篇技术审查,审查新建、改(扩)建道路69条。通过审查统筹地下管线敷设,建立地下管线保护承诺制度。加强管线单位工作交流,协力做好地下管线保护工作。
同时,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全市已累计建设治淮路东段、司马庄路、凤阳东路三条地下综合管廊(EPC项目),均位于蚌埠经济开发区,总长度6.127公里,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将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宣传贯彻综合管廊政策文件,进一步使相关管线运营单位了解综合管廊的优势。逐步增加综合管廊资金比例,引入社会投资,完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稳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在开展普查、强化审查之外,对于排水、挖掘等行为,近年来蚌埠也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审批手续。在排水许可方面,我市严格规范排水户管理工作,加大对排水户污水预处理设施的巡查检查力度,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保障城区排水管网畅通运行。
此外,城市地下管线挖掘审批手续也越来越规范。我市打造起以“规划引领、统筹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安全运行”为原则的管理体系,落实地下管线挖掘审批制度,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执法保障。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做到新开挖施工项目5年内不得重复开挖,缓解道路“马路拉链”难题。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